想到家里的长辈们大都适合服用黑芝麻丸,做些丸子留下来,即使我回了北京,长辈们也可以继续吃丸子保养身体,极好。翻翻日历,7月11日入伏,再一看奶奶家的房顶也适合蒸芝麻,晒芝麻,天时地利,说干就干,于是去超市买了10斤黑芝麻。
淘洗后就开始了“九蒸九晒”的艰苦历程:
这个过程要反复九遍,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药物炮制方法,可以改变药物的性味,降低毒性,增强药效,常用于炮制滋补类药物。
比如苦寒的生地黄可以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经过炮制后,就变为了甘温的熟地黄,功效也变化为养血滋阴,补精益髓,我们熟知的地黄丸中就使用了熟地黄,通过补养精血可以起到促进生长发育或延缓衰老的作用,对于腰酸腿软、头晕眼花、耳聋耳鸣、须发早白等精血亏虚之证还是比较合适的;再比如何首乌,生何首乌含有蒽醌类物质,具有泻下等药用价值,但同时也具有肝脏毒性,因此生何首乌不可长期服用,长期服用必须使用炮制彻底的制何首乌,因为蒽醌类物质在高温条件下会被破坏,药物的毒性也就被削弱了,苦涩的生首乌也变成了甘涩的制首乌,与地黄一样,药物的苦味在炮制后变为了甘味,滋补的作用就被增强了。
经过这个看天干活以及需要忍受高温和蚊虫的过程,就可以进行下一步——芝麻打粉,经过打碎研磨后的芝麻粉更有利于人体的吸收。
下一步是炼蜜,通过熬煮蜂蜜,可以减少蜂蜜的水分,增加黏稠度,同时也会延长保质时长。
要熬煮到将蜂蜜滴入水中不会化开的程度才可以,即“滴水成珠”。
(两滴成形蜂蜜的周围可以看到晕开的蜂蜜,那就是之前测试的黏稠度还不达标的蜂蜜。)
两种原材料准备完毕,要趁热将其混合开始“和面”,温度一旦太低,就会非常硬,难以进行后续的操作,但温度也不能太高,会烫伤。
最后就是将芝麻团揉成条状,切割,搓丸,阴干,储存。
小小的芝麻丸中凝结了太多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俗称“辛苦”),费这么大劲搓丸子,有什么用呢?
其实,黑芝麻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味甘,平。主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久服轻身,不老。”
黑芝麻味甘,具有滋补的功效,而且比较平和,可以治疗虚弱,补益五脏,使气力充足,肌肉丰满,脑髓充盈,长时间服用可以使身体轻松,延缓衰老。
芝麻搓丸这种做法可以追溯到晋代的《抱朴子》:“用上党胡麻三斗,淘净甑蒸,令气遍,日干,以水淘去沫再蒸,如此九度,以汤脱去皮,簸净,炒香为末,白蜜或枣膏丸弹子大。每温酒化下一丸,日三服。忌毒鱼、狗肉、生菜。服至百日,能除一切痼疾;一年,身面光泽不饥;二年,白发返黑;三年,齿落更生;四年,水火不能害;五年,行及奔马;久服,长生。”
这一段记述了黑芝麻丸的制作方法,服用方法以及功效。当然,“能除一切痼疾”的说法有些夸张,只是说药效强大,并不能认为是“包治百病”。
中医认为,黑色入肾,许多补肾的药物都是黑色的,包括了熟地黄、制首乌和黑芝麻等等,这些药物通过补养肾中精血,可以发挥诸多效果,比如“发为血之余”,毛发肌肤需要精血的滋养,精血充足,就可以生发乌发、肌肤润泽,精血充足,还可以使肠道濡润,排便顺畅;“肾藏精,精生髓,脑为髓海”,“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开窍于耳”,“腰为肾之府”,以上是中医的基础理论,简而言之,就是脑、骨、齿、耳、腰都与肾发生了联系,都需要肾精的滋养,那么肾精充足了,脑袋空空、头晕眼花、牙齿松动、耳聋耳鸣、腰酸腿软就有物质基础可以转变为头脑清醒、耳聪目明、牙齿稳固、腰身强健。
需要强调的是,并不是所有病因病机导致的上述症状都适合用黑芝麻丸来解决,适合的只有精血亏虚的患者。其次,要考虑脾胃能否承受的问题,滋补的药物一般都比较滋腻,消化吸收会增加脾胃的工作量,如果脾胃已经累得气虚了,出现了舌体胖大有齿痕,甚至舌苔厚(不能透过舌苔看到舌质),大便不成形的情况,那是不适合吃芝麻丸的。还有,对于糖尿病患者,要慎重一些,需要监测并控制血糖,或者可以选择把蜂蜜换为山药糊,不仅降低了升高血糖的风险,还增加了山药健脾摄精,补益心肾的作用,有利于糖尿病的治疗。
最后,记录一下服用芝麻丸的体验和效果。
饭前慢慢嚼服一颗就可以了,非常香甜,一点没有吃药的痛苦。建议早晚饭前吃,吃一段时间,舌苔没有变厚的话,可以改为三餐前各嚼服一丸,反之,如果舌苔变厚了,那就要减量或者停服一段时间,待到舌苔消下去之后再行服用。
服用了近一周之后,家里长辈有的尚未感受到变化,也有的反馈说掉发变少、头发变得有光泽、睡眠改善等情况,我简单地进行了记录和对比:
(以下为同一人在不同时间的头发照片,均在室内下午,由同一人使用相同设备和软件拍摄。)
期待服用更长时间后的效果。
郑贤程字句是缘,随喜赞赏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eshouwua.com/hswgn/9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