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两天就是年元旦了,春节的脚步也越来越近。过年亲朋好友共聚一堂,喝上几杯小酒很正常。不过,如果喝酒不当或是喝了自制不对的酒,你就得悠着点了。
日前,广东清远有8人在聚餐后同时发生肾衰竭,就是因为喝了自制的杨桃酒。
突发事件8人喝了自制杨桃酒发生肾衰竭今年50岁的黄先生来自广东清远,医院血液透析室进行透析,幸好状况已经逐渐好转。
半个月前,黄先生等8人去某农庄喝酒。席间,有个朋友说自制杨桃酒很好喝,于是每人都尝了一些,觉得味道不错。黄先生喝了8两左右,有人喝了1斤多。第二天,黄先生与其他3个朋友都出现身体不舒服的症状。
(网络图)
刚开始,他们还以为是感冒。后来,他们看到有媒体报道南方医医院在近段时间收治了两名因喝了杨桃酒导致急性肾衰竭的病人。看到新闻报道的情况与自己类似,黄先医院检查。检查发现,黄先生肌酐指数达到多,而正常男性的肌酐指数不能超过。幸好救治及时,目前黄先生的情况已经稳定,其他医院接受了治疗。
主治医生介绍,杨桃富含有害物质草酸,长时间浸泡在酒中,会增加草酸盐的沉积,过多的草酸容易在肾小管内沉积,从而导致急性肾小管损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网络图)
记者调查不少南宁人喜欢自制果酒药酒那么,南宁市场有自制果酒和药酒销售吗?记者在秀厢大道的两家农贸市场走访时发现,有店家用各种大瓦缸装着不同度数的米酒和各种果酒销售,但现场没有看到生产和经营的相关证件。一家农贸市场卖酒的老板称,他们的酒都是正规生产的,酸梅酒用35度的米酒泡制,红枣杞子酒用50度的米酒泡制,不会有质量问题。
两广人都喜欢自制果酒和药酒,每到不同水果成熟季节,都能看到或听到有市民购买水果来泡酒。居住在江南区的石女士从年轻到退休,都是一个能喝酒的人,平时也会自制一些果酒、药酒。
“水果酒一般泡桑葚、牛甘果、长寿果、杨梅、梅子、葡萄,动物酒一般泡蛤蚧、蛇。”石女士说,她一般都是把水果买回来后清洗两遍,晾干后放入酒浸泡一定的时间。在泡动物酒时,蛤蚧的内脏先去掉,再晾干。蛇酒要先去掉毒牙再泡,“果酒就用35度左右的米酒来泡,动物酒就要用50度以上的高度酒了。果酒一般泡三五个月可以喝了,蛤蚧酒泡了三年才喝”。
石女士说,她的一帮“酒友”也都在家自制各种果酒、药酒,放药材时一般都是凭经验来放。因为泡的时间够长,也不会喝过头,所以没有出现过异常。
居住在北湖路的梁女士也喜欢自制桑葚酒,每年都会买几十斤桑葚用来泡酒。“女人一般都会血气不足,听说桑葚酒可以补血,所以就跟友女学着泡酒,感觉还蛮好喝的。”梁女士说,桑葚酒一般是泡了三个月以后她才开封,每天晚上喝一小杯,自我感觉还好。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喜欢自制果酒、药酒的市民有男有女,年龄段从30岁到80岁均有,他们泡酒的经验除了来自父母就是来自邻居、亲朋好友的。据受访者所说,喝自制酒目前没有出现过什么异常。
(网络图)
部门行动广西加强防控避免误饮自制药酒中毒年11月,广西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措施》,针对近年来广西时有发生因误食误饮有毒动植物、自泡药酒引发食品安全事件的情况,专门提出了相应的防控要求。
在提高防范化解食品安全风险能力方面,要求排查治理重大风险。加强学校(含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建筑工地、旅游景区、民航、铁路等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加大重大活动、重大节假日等重点时段食品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力度。严防严控误食误饮有毒动植物和自泡药酒。构建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同时要强化普法和科普宣传,持续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和食品安全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等宣传活动,提升公众食品安全素养,改变不洁饮食习俗,避免有毒动植物、自制药酒误采误食,防止发生食源性疾病。
(网络图)
自制浸泡酒安全隐患隐患1动物身上的寄生虫、病菌随酒入肚不少人认为,动物要活的泡药效才更好,抓到老鼠、蛇、猫头鹰,不拔毛,酒精冲洗,直接放入酒中浸泡。
对此,广州中医院药学部主管中药师姚媛表示,猫头鹰、老鼠是否有药用作用不明确,不经处理的动物羽毛、皮肤中可能含有寄生虫或者虫卵,直接泡酒饮用有很大风险,用新鲜动物尸体直接泡制药酒的方法,肯定并不可取。
姚媛还指出,老鼠、猫头鹰、甚至蜥蜴是否有药用价值,目前并没有得到相关的研究证实,而像马蜂这种体内含有多种致命生物毒素,更不赞成泡酒服用。而像蛇、黑蚂蚁虽有祛风湿、通络止痛的药效,但并非所有的蛇类、黑蚂蚁都可以入药酒,对于毒性较大的品种也不建议泡药酒。
姚媛建议民众不要轻信偏方,盲目饮用自制浸泡酒。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医院进行检查,对症下药。
隐患2有些药材毒性大,贸然泡酒会中毒有人认为,用毒蛇、马蜂泡酒,以毒攻毒,祛风湿等疗效好。
对此,姚媛表示,并非毒性较强的药材泡酒都能起以毒攻毒、治病强身的效果。这类药材泡酒服用极易发生中毒,如川乌、草乌、雪上一支蒿等含乌头碱的药材,这些均是国家明令规定的毒性中药材品种。服用含有这类药材的自制药酒,出现中毒的事件屡见不鲜。除了毒性药材,一些滋补性药材也应引起大家的重视。浙江临安的一患者因头发虚白,使用生何首乌泡酒服用,服用3个月后出现肝功受损的情况。
为什么民间有些自制浸泡酒会引起中毒?医院邹旭教授介绍,首先是选择了有毒的药材来泡制药酒,这是关键点。乌头碱是民间自制药酒中毒事件频发的元凶。如生草乌、生川乌等中草药中就含有乌头碱成分。民间用生草乌泡酒治疗风湿及疼痛,是因为乌头碱易溶于乙醇,因此特别容易中毒。误服外用的草乌药酒,只需要一小口(10毫升)就能使人中毒甚至死亡。其他有毒性药物还包括生草乌、马钱子、草乌、川乌、全蝎、蜈蚣等。
其次,民众泡药酒使用的药材,如川草乌等没有进行炮制,直接拿来泡制,且没有控制好酒与药的比例,也会导致中毒,因此不建议民众使用这些有毒性药草来泡药酒,药酒外用相对更安全,如果内服的话,建议民众控制药酒饮用量。
中国医药网显示,自制浸泡酒中有四类中药最容易引起中毒。
其一为马钱子,该药毒性较大,长期服用可引发强直性痉挛、肢体颤动、惊厥、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导致昏迷。
其二为川乌、草乌,该药煎煮后,能兴奋迷走神经中枢,对人体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有麻痹作用,严禁作为中药饮片直接泡酒。
其三为水蛭,超量服用或长期服用可引起内脏出血和肾损害。
其四为苍耳子,该药对心脏有抑制作用,能使心率减慢、收缩力减弱等,超量引用可导致中毒,出现腹胀、恶心呕吐、头痛、烦躁等症状。
隐患3时间过长,浸泡物产生霉变调研团队在调查中发现,无论是生产者还是销售者,都会强调,酒越泡越醇、越放效果越好,尤其是动物泡酒,如果浸泡时间太短,味道太腥。
对此,姚媛表示,一般情况,酒精含量达20%能防腐,酒精含量达70%以上有消毒作用。但酒精含量70%以上的酒基本不适合饮用了,所以不要简单认为是酒、含酒精就能消毒杀菌。尤其是家庭作坊,安全卫生条件难达标,存在潜在风险。浸泡时间也不能太长,否则动物药酒有可能会变质。而且,装酒的器皿密封不好,酒精挥发较快,在闷热的环境下,酒精挥发就更快。在这种情况下,消毒、防腐作用都要大打折扣。
泡酒并非越陈越好,专家认为,普通药材夏季浸泡时间为5-7日,冬季浸泡7-14日,坚实的中药需要时间稍长一些,果实类的泡制时间可以短一点。如果泡的时间过长,酒精挥发后抑菌作用降低反倒可能产生霉变,喝下变质的药酒,会对胃肠及肝脏造成较大的损伤。
对于自制浸泡酒的乱象,以及其中存在的巨大安全隐患,专家呼吁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监管,进行严查,并对广大民众进行科普教育,不要盲目自制、饮用自泡酒,不喝无标签标识、浸泡药材成分不清等来历不明的自制浸泡酒,而应选购正规酒类生产企业的产品更有安全保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