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群众能脱贫,我们吃苦受累又算什么呢?脱贫攻坚战场上,一个人也不能掉队。”桐梓县90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名驻村干部正奋战在脱贫攻坚“秋季攻势”战场,全面走访群众、倾听民声民意,积极为群体脱贫致富出谋划策,截至目前,共帮助解决困难问题个,办实事好事件,化解矛盾纠纷起。
解民所忧
54岁的省卫生监督局业务一处副处长田德茂从同事手中接过“第一书记”的接力棒,到桐梓县花秋镇李坪村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组长。从“和省机关单位人员打交道”到“深入农村最基层”,田德茂感慨,半年多来可回味的事儿太多:“贫困户的境遇常常让我感到心酸,扶贫的成果也会让我感到高兴。”
驻花秋镇克勤村第一书记付韬走访群众田德茂驻的是李坪村地貌复杂、水源匮乏,是典型的缺水村。“几年前,多数群众靠收集雨水来解决用水问题,要是遇上干旱或枯水季节就会出现‘水荒’。”田德茂告诉记者,为了解决村民用水难的问题,他积极对接联塑科技发展贵阳有限公司,协调2.4万米不同口径的生活用水管材。“不光是我帮扶挂帮的李坪村,包括木堰村、新田村、克勤村,就连燎原镇的山层村、风水镇的木艾村都解决了部分生活用水管材,只要能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困难,我都会力所能及的做好。”
“感谢袁阿姨,让我们的学校不但有了多功能音体美教室,就连家里也有读书写字的‘专属位’。”桐梓县黄莲乡新庄村新庄小学的学生说起学校的改变很高兴。
学生口中的“袁阿姨”是袁茜是黄莲乡新庄村的第一书记,她筹集新庄小学附属项目资金共计90万元(其中遵义市教育局支持项目资金50万元,桐梓县农商行资助20万元,社会爱心人士资助20万元),项目涉及学生食堂、餐厅、教师宿舍、学前班教室以及多功能音体美教室等。
“目前,我正在对接遵义师范学院,希望师院的学生来黄莲支教,达成长期支教合作协议。”记者采访袁茜时,她正在修改合作协议,准备去遵义师范学院洽谈支教的事。
针对贫困学生因家庭贫困对继续就学信心不足的情况,她多方奔走为新庄村7名品学兼有贫困学生对接落实社会爱心人士长期资助,为孩子及其家庭免除了后顾之忧,增强其对未来求学之路的决心和定力。她还通过积极与本单位以及社会爱心企业等对接,先后为新庄小学84名学生每人购置校服、书包、文具、水杯等用具,特别是由市政府办机关党委一支部捐赠了每人1套桌凳,由家长领回家,让孩子在家也拥有读书写字的“专属位”。
针对残疾儿童,袁茜还与残联、计生协等部门联系对接,送6名孩子到相应机构接受检查,1名唇腭裂儿童已通过“幸福微笑”项目资助接受唇腭裂修补手术;2名脑瘫儿童到市级康复机构接受免费康复治疗,1名听力障碍儿童免费安装了助听器,看着孩子们的笑脸,袁茜的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微笑。Todaystopic
“造血”扶贫
“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坚持把培育扶贫、富民产业,增强“造血”功能作为重要任务,通过组织群众流转土地等方式发展扶贫产业,组织贫困人口参与分红、就近务工,实现贫困户“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农村要发展,必须要有产业,农民要脱贫,必须要有产业。”田德茂在花秋镇李坪村试点推广“村党支部+扶贫互助合作社+农户”模式,注册成立了羊肚菌种植扶贫互助合作社,协调47.5万元产业发展资金,并选派有发展产业的农村带头人到四川泸州市、贵州平坝县等羊肚菌种植基地进行前期考察,动员有意愿的贫困户可以用特惠贷入股的形式加入,实现加入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全覆盖,采取直接参与发展或代管代养等形式,帮助贫困户增收。
协调生活用水管材(左一为田德茂)楚米镇高山村的第一书记罗远峰,引进桐梓勇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亩辣椒及莲藕产业基地,受益贫困户31户人,农户务工收入达30.7万元;引进桐梓县森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亩茶叶育苗基地,引进桐梓县金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何首乌种植基地亩,受益贫困户33户84人,农户务工收入达18万元。
羊磴镇田坪村的第一书记左建争取资金余万元,积极动员群众调整产业结构,种植猕猴桃1亩,精品李子余亩,辣椒余亩,西瓜余亩,养蜂余桶,组织贫困户40人就业务工,实现务工收入近万元。
高桥镇周市村的第一书记周福禄,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乌皮樱桃亩,受益贫困户33户贫困人口人;发展辣椒亩,受益贫困户21户贫困人口46人,其中辣椒产业预计产值可达万元,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
狮溪镇烫山村的第一书记冯泽俊扶贫养殖项目资金万元,覆盖贫困户47户、贫困人口人,项目建成后户均每年可增加收入0元左右,村级集体经济可达3万元。县财政局派驻马鬃乡龙台村的第一书记瞿崇印,指导村把集体资产出租给红苗客栈,增加村集体收入4.6万元。Todaystopic
夯实根基
驻村干部们针对部分村级班子思想保守、墨守成规,适应新形势、新常态的能力不足,班子不团结,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等问题,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帮助查找原因、查摆问题和制定整改方案,帮助寻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突破口,并督促整改落实,一批后进村党组织得到有效整顿提升,切实增强了贫困村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抓好脱贫攻坚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扶贫的关键是群众思想的转变,脱贫攻坚工作不能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头热’。”黄莲乡新庄村的第一书记袁茜认为,脱贫攻坚更需要成为群众的自觉意识和积极参与,而调动群众的积极性,需要有强大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的基层组织来引领。
第一书记袁茜
袁茜以“三会一课”为载体,通过召开党员代表会议、支委会以及党课,结合“重法制、感党恩、淳民风”活动要求,用群众身边的事、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为党员代表上党课,用富有感染力的宣讲进行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心“顺”了,工作自然就“通”了。
羊磴镇羊岩村的第一书记黄锐年4月到桐梓县羊磴镇羊岩村到驻村,后进党组织的党支部,认真组织开展“三会一课”,增强党员的党性意识,支部得到有效整顿,当年被镇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马鬃苗族乡坪庄村的第一书记刘秀林、新站镇山坡村的第一书记童红程、花秋镇兴河村的第一书记孙小强等,通过组织村班子成员认真交心谈心,切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引导村班子成员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多考虑工作,少计较得失,有效解决了村班子不团结、内耗严重、工作不力,群众意见大等问题,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为抓好脱贫攻坚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蒋隆荣
主办单位:贵州省扶贫办承办单位: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编辑:小婷审校:郑娟王猛苏江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