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何首乌 > 何首乌作用 > 正文 > 正文

鲁迅无可告别的故乡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3 10:47:57

清末民初的绍兴,既非通都大邑,也不是军事要冲,相对于长三角其他区域,到底还是闭塞的乡土社会。那些古朴的茶馆、酒店,在鲁迅笔下则是精神麻木而空虚的市民消磨时光、议论社会新闻的地方,抑或是嘲弄不幸者取乐的所在。年的九月鲁迅就出生在这里,如今重温他的儿时故乡,别有趣味。

绍兴城内水道纵横,依旧保持着水乡风貌

搬家

“我还记得天上那轮金黄色的圆月,下面是一望无际碧绿的西瓜田,那个手拿钢叉紫红脸膛的少年,他的脖子上还戴着银项圈。”在飞往东京的飞机上,已经60多岁的熊谷贵美对我回忆说。

这是鲁迅的《故乡》中的场景,也是最早在日本被翻译的作品。年,日本一家出版社的中学语文教科书收录了《故乡》。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日本所有的教科书都收录了这篇作品。也就是说,年以后所有的日本学生都读过它,通过那轮皎洁的明月,进入了鲁迅的故乡。

按照周建人在《鲁迅故家的败落》中的记录,鲁迅是在年底,一个下雨而寒冷的夜晚,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绍兴。这是他最后一次回故乡,要带着母亲、妻子和弟弟周建人一家离开,启程前往北京。

大概在两个月前,邻居朱阆仙将鲁迅一族的宅子——新台门一并收购,双方签下了“绝卖书契”,契后附有周家老宅的平面图。周家三兄弟都在上面画了押。实际上,早在宣统三年正月(年2月),周氏家族就已经分了家。这份“共同议单”上写道:“我周‘致、中、和’三房,自乾隆迄今,历百年余,各房均有薄产,近来家道渐落,子孙无业居多,式微景象触目皆是……所有余产彼此分润,以济困乏。”结尾署名“致房派下智字兴房”有豫才(鲁迅)、乔峰(周建人)的“花押”。这两份契约,现在还保存在绍兴鲁迅纪念馆中。

周氏家族的解体已经走到了最后一步。先是各家卖掉了名下的田产,又联合起来卖掉了祭田和房屋。旁支的过桥台门已经卖掉了。现在,兴、立、诚、礼、义、信六房又联合卖掉了新台门及房后的百草园。

买家朱阆仙已经催过多次,要求赶快把房子腾出来。于是,最后搬家的期限定在了年的年底。鲁迅回来,就是为了完成善后。周建人晚年回忆说:“现在,树倒猢狲散,这一代已是末世子孙,把祭田卖了,祖坟不管了,祭祀也免了,各自拿了有限的金钱,营造安身立命的小窝。大家明白,今后已经没有什么祖业可以考了,这有限的金钱,究竟能够维持多少时日,谁也没有把握。”

周建人在《别了,故乡》一文中详细记录了这次搬家的过程。老房子已经住了多年,搬家无疑是一件庞大的系统工程。卖房的消息早已传了出去,大家都知道,又一个大户人家败落了,所以收旧货的商人们都蜂拥而至,杀价收购。笨重的家具没人要,大多送人了,即使卖给亲戚朋友,也只收很少的钱。桂花明堂里的各种花草也都送了,只留下一盆鲁迅当年从日本带回的水野栀子。墙边的长条泥地里,还有一丛天竹,在寒风中倒显得风姿绰约,那是鲁迅的父亲当年亲手种的。

院子里人来人往,有来买东西的,有来搬东西的,也有来偷东西的,就像《故乡》中的“杨二嫂”。周建人记得,小堂前本还挂着一副赵孟頫的画,画着一朵荷花、一片荷叶和一只鹭鸶。可是在某天早上起床后就不见了,鲁迅看到,笑了笑,什么也没说。

来帮忙搬家的是运水,也就是《故乡》中的闰土,鲁迅儿时的伙伴。他姓章,本名运水,因为八字上五行缺水,所以小名也叫阿水。鲁迅在写作时把这个名字稍微改了一下。运水的父亲叫章福庆,本行是海边乡下的竹匠,农闲时就到鲁迅家帮忙,有时候带上儿子。这一次,运水也带上了他的大儿子启生。

绍兴是鲁迅的故乡,也是王羲之、陆游、徐文长、徐锡麟和秋瑾的故乡

很多年过去了,运水已经备受生活摧残,苍老的脸上满是皱纹。这对鲁迅触动很大。不过启生很像少年时的运水,颈上也挂着银项圈,头上戴着小毡帽,而运水也依旧那么老实本分。家里不用的东西就让运水自己拿,运水只拿了两条长桌、四把椅子、一杆台秤,还有草灰做肥料,最后又向周建人要了一管板枪,“用来戳一戳西瓜田里的獾猪”。

鲁迅要做的主要是清理书籍和字画。绝大部分的书要运到北京去,木工师傅想到了运绍兴老酒的办法。做了12个木箱装书,然后用竹络把书籍络起来,这样书就不会松散。不准备带走的就卖掉。其中有很多名贵的字帖画谱,包括徐文长、陈老莲、赵之谦、任伯年的书画。旧书店来了个伙计,把字帖画谱打包了两大担子,只给了10块钱。

最后处理的是家族档案。包括陈年的流水账、婚丧嫁娶的礼品簿、往来的书信,以及两大叠祖父的日记。这些都通通烧掉了。关于祖父的日记,周建人回忆说,他当时还想留下来看看,毕竟一直记到了临终前。不过鲁迅说:“好像没多大意思,写了买姨太太呀、姨太太之间吵架呀,有什么意思?”

这些东西一共烧了足足两天。最后扔到火盆里的,是挂在大厅正梁上的两幅诰命,上面落满灰尘,有40多年没人动过了。这两幅诰命,是皇帝给鲁迅的曾祖母和祖母的封赠。

在祭扫过家族的墓地后,鲁迅带着母亲鲁瑞、妻子朱安和弟弟周建人夫妇最终告别了故乡。直到离开了绍兴,他们才突然想起,祖父的三块乌漆金字的“翰林匾”,还挂在三个台门的仪门上。只能由它去了。

这一次搬家的经历,被鲁迅写到了小说《故乡》中。在这篇小说里,除了侄子“宏儿”这个人物是虚构的外,几乎是如实记述了搬迁的经过。

这篇脍炙人口的作品流露了鲁迅少有的一丝乡愁。“我这次是专为了别他而来的。我们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经公同卖给别姓了。交屋的期限,只在本年,所以必须赶在正月初一以前,永别了熟识的老屋,而且远离了熟识的故乡,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

而这淡淡乡愁与留恋又随即被“闰土”的命运所摧毁,“多子、饥荒、苛捐、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最后,鲁迅终于明白,这故乡终究不属于他或者闰土,而是豆腐西施杨二嫂们的世界。

《故乡》发表在年5月号的《新青年》上,鲁迅最终用近乎残酷的目光消解了本已淡然的乡土情结。五六年后,他漂流到厦门和广州教书,他怀着“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的心态再度去开启记忆中的故乡,但从思维中涌出的并不是儿时鲜美可口的蔬果,而是衍太太的流言,孝道的凶残,父亲的不近人情,中医有意无意的骗局。在鲁迅笔下,这些记忆由此纵横交错而成了一个可怕的堡垒,它是阴冷、昏黄、闭塞而愚昧的世界。

那么,故乡与少年时代对鲁迅究竟意味着什么?

台门内外的世界

今天的古城绍兴依旧保持着江南水乡的风貌,往来纵横的流水给城市带来古老的诗意。石拱桥架通两岸,临河是白墙黑瓦的老房子,顺着门廊前的台阶可以下到河边洗菜洗衣。傍晚时,孩子们放学,老人收衣服,菜贩蹲坐在桥头,猫趴在石板路边打瞌睡,只是不见了乌篷船。

绍兴是鲁迅的故乡,也是王羲之、陆游、徐文长、徐锡麟和秋瑾的故乡。浙东一带自古文风昌隆,《嘉泰会稽志》说:“天下县亦多有学,而会稽诸邑为盛。”会稽县就是今天绍兴的一部分。明朝一代浙江出了名进士,占全国1/8。而绍兴所属的会稽、山阴两县,自唐证圣元年()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废科举制度止,共出文科进士名。毛泽东也曾说绍兴为“鉴湖越台名士乡”。然而,就在这个儒家文化最深厚的地方,诞生了文化的“叛逆者”。

年9月25日,即清光绪七年辛巳八月初三,鲁迅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根据周作人的回忆,当时祖父周福清在北京当七品内阁中书,给鲁迅起的名字叫“樟寿”。因为这一天有个姓张的客人来访。

父亲周凤仪(~),后改名用吉,字伯宜,也是个读书人。中过秀才后,应过几回乡试,都没有中试。母亲鲁瑞(~),会稽东北乡安桥头人,那是一个离海边不远的很偏僻的小村庄。她也是读书人家的女儿,父亲鲁希曾(号晴轩),中过举人,做过户部主事。鲁迅3岁那年,他就去世了。鲁迅在《自叙传略》里说,他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

在鲁迅之后,母亲又生了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四弟椿寿(~),6岁就夭折了。妹妹端姑(),还不满周岁就染上天花夭亡。和鲁迅一同成长起来的是二弟櫆寿(即周作人,~)和三弟松寿(即周建人,~)。

周家是个人丁兴旺的大家族,先是分为致房、中房、和房三房。后来致房的大部分移住到新台门,又分为智、仁、勇三房,其中智房再分为兴、立、诚三房。鲁迅就是属于兴房的。到鲁迅卖了房子告别故乡时,论辈分他尚有15个曾祖辈、28个祖辈、30多个叔伯辈,至于兄弟辈,就多得数不清了,离开绍兴的时候,有的在穿开裆裤,或者在吃手指。

鲁迅的出生是被家族寄予厚望的。他是长子、长孙,是理所当然的祖业继承人,光耀门楣的希望。鲁迅的母亲后来说:“总之,他一生下来,我们全家人,上自爷爷,下至太先生和我,都想方设法,使他能够长大成人,因为他是我们周家这一房的长子、长孙。”

在《我的第一个师父》一文里,鲁迅说到,他还不满周岁,家里人就抱他到东昌坊口塔长庆寺去,拜和尚阿龙师父为师,算是舍在寺里了。据说这样就可以避邪消灾,易长成人。因此他得到了一个法名,叫“长根”,还得了两件法宝,一件是用各色橄榄形的小绸片缝就的百衲衣,另一件是串着一些镜子、银筛之类零星小件的一根叫做“牛绳”的东西。几十年后,他在上海的银楼买到了这样的银筛,还送了一只给日本友人增田涉,给他的儿子做玩具。

偌大的周氏家族分住在东昌坊的三个台门中,即老台门、过桥台门和新台门。所谓“台门”,就是绍兴本地的大宅的统称。老台门是周家祖居,也是共同的祖先。随着人口的增多,又在附近买地建屋修了过桥台门和新台门。鲁迅的出生地就是在新台门。

当年周家台门外是一个世俗而热闹的世界

今天绍兴城内最热闹的地方就是东昌坊鲁迅故居一带。每天大客车拉来如织游人,街上飘散着臭豆腐、梅干菜和黄酒的味道,小摊上叫卖着鲁迅喜欢用的“金不换”牌毛笔。修复后的“鲁迅祖居”是原先的老台门;过桥台门现已不复存在,而那“新台门”,则成了“鲁迅故居”。到鲁迅父亲那一代,新台门里共有周家6个房族居住。

老台门与新台门的格局相似,都是四进的大院落。第一进俗称“台门斗”,是一座高高的仪门,厚厚的门板和门楣刷着黑漆,仪门上方悬挂着蓝底金字的“翰林”匾。第二进是厅堂,都叫“德寿堂”,俗称“大堂前”,是整个宗族会客活动的地方。第三进是香火堂,安放祖宗牌位,进香火,尽孝道;有时候,族内人会客吃饭也在这里。第四进叫“坐楼”,是族内各房居住的地方。每进之间都有庭院,西侧厢房为储物、做饭、读书等公共之用,有长廊相连。新台门的后面还有名声在外的“百草园”,约有三四个篮球场大,是家族共有的菜园。

当年周氏祖先建好这个大宅院后,再分配房屋的时候有意让各房名下的房屋楼下楼上交叉分布,这样即使后人败家,也无法打卖房子的主意。多年过去,周家的老宅经过多年变迁,格局有相当大的改动,唯有鲁迅自家的老屋得以幸存。

鲁迅家原先所住的房子是新台门中靠西的一排,后因家境不济,其中几间典了出去。其他房屋经多年风雨侵蚀,已经相当破败。族内各房的情形也大致相似,像鲁迅家后面那排房子,本来属于“兴、立、诚”各房所有,后来有的坍塌,有的空置,立房一脉甚至断绝后人。

鲁迅就在这座人口众多、规制严整、尊卑有序的台门里生活了17年。他穿过祖父的翰林牌匾外出;在“德祉永馨”的排位下跪拜祭祖;穿行在“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平气和”的大堂楹联之间;在百草园里抓蟋蟀、挖何首乌。

台门外则是一个世俗热闹的世界。鲁迅家东昌坊口是一条东西向的小街巷,各种小店铺一应俱全。依据绍兴鲁迅纪念馆的资料,在东昌坊口东北角是一家水果摊,摊主人称“水果莲生”,叫卖声宛转悠扬。莲生水果店以东还有四一剃头店、王锦昌扎肉店、梁子贞家、张永兴棺材店,再往东就是鲁迅故家了。开设在西北角的是一片麻花摊,只做早上生意,西邻人称“五嬷嬷的豆腐店”。西南角是泰山堂药店,鲁迅的堂叔周桐生曾在这儿当过伙计。药店边上是一个名叫“念八”的人开的猪头肉店。十字路口西南角是谢德兴酒店,生意不错,来的都是老主顾,也包括鲁迅的塾师寿镜吾和父亲周伯宜。往东是高盛全油烛店,以看风水起家的司徒泉家。再往东就是小船埠头,附近居民在此坐船外出。这里住着一个叫翠姑的姑娘,小时候许配到乡下,后来退婚不成,遭男方抢亲。这后来成了鲁迅《祝福》中的一段素材。而其中祥林嫂孩子被狼吃掉的情节,则来自周家看坟人的经历。

小船埠头还有一家咸亨酒店,是鲁迅的本家堂叔周仲翔等人合开的,光绪甲午年间开张后经营不善,一两年就关门了。咸亨酒店的主要顾客,多是在柜台外站着喝酒的锡箔师傅“短衣帮”。来咸亨喝酒的唯一的“穿长衫”的主顾,是一个人称“孟夫子”的读书人。他是鲁迅家的邻居,屡试不第,穷困潦倒,嗜酒如命,早年曾在新台门周氏私塾里帮忙抄写文牍。有一次“孟夫子”去偷书被抓,却辩解“窃书不能算偷”,结果被打断双腿。只能用蒲包垫着坐在地上,用手挪动身体。这就是孔乙己的原型。

周家老台门的对面是塾师寿镜吾家,也就是鲁迅读书的“三味书屋”。最里面靠墙的桌子是鲁迅用的。寿镜吾老先生坐在中间,看见人不在了就喊一声:“人都哪里去了?”

东昌坊口向北几十步便是土谷祠,那是阿Q住的地方,只有一进院落,安放的是土地爷和五谷神。当年有个叫谢阿桂的破产农民住在这里,孑然一身,一无所有。他主要靠给别人舂米维持生活,曾给周家打过短工。因为偷窃的习惯,名声不好。后来他就成了鲁迅笔下阿Q的原型。再往前过了咸欢河右转就是恒济当铺,那是少年鲁迅经常去的地方。

清末民初的绍兴既非通都大邑,也不是军事要冲,相对于长三角其他区域,到底还是闭塞的乡土社会。这个古老的城市,见不到三瓦两舍、声色管弦的繁华,只有锡箔制作作坊中传出的单调的锻打声,送走古城一个个寂寞的黄昏。那些古朴的茶馆、酒店,在鲁迅笔下则是精神麻木而空虚的市民消磨时光、议论社会新闻的地方,抑或是嘲弄不幸者取乐的所在。

鲁迅和他笔下的众多人物——阿Q、孔乙己、祥林嫂、假洋鬼子、鲁四老爷、“狂人”——就生活在台门内外的世界中。也许很少有鲁迅这样的作家,用儿时的生活经验构筑了一个冷峻的文学世界。这里是鲁镇,是未庄,也是中国。

在这样一个熟人构成的狭小空间内,他发现了与别人不一样的“中国”和她的“国民”。

三味书屋是鲁迅读书的私塾,最里面靠墙的桌子是鲁迅的位置

-今日荐读-

《鲁迅故家的败落》

周建人口述

周晔整理

福建教育出版社天猫旗舰店有售

本书为鲁迅胞弟周建人口述,周建人的女儿周晔整理的口述历史。书中详细地讲述了鲁迅在故乡绍兴的家族(三台门)由盛到衰的历史,讲述了鲁迅祖父辈的坎坷经历,周氏家族中的人和事,以及周氏三兄弟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的活动情况。本书为鲁迅研究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鲁迅家族的背景资料。周建人是鲁迅最贴近的人,因此他讲述的内容弥足珍贵。本版增加了之前版本中没有发表的部分内容,共计约2万字,并附录了初版时鲁迅儿子周海婴写给编辑商讨本书出版事宜的一封信。

▲长按扫描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eshouwua.com/hswzy/9425.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何首乌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