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何首乌 > 何首乌胶囊 > 正文 > 正文

大豆玉米肽,酒前酒后来6粒,吃了不伤肝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8/18 19:50:52
为什么每个人的酒量都不一样?

一个人的酒量可以说是体质决定的,再说具体一点就是有一种叫做脱氢酶的酶,如果人体含有这种酶含量高,酒量就好,如果含量少酒量就差。

科学家发现,人的酒量大小取决于肝脏内所含脱氢酶多少。脱氢酶是与酒精代谢的重要催化剂,又可以分为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乙醇脱氢酶可将酒精催化氧化为乙醛,乙醛脱氢酶又将乙醛催化氧化均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通过呼吸迅速排出体外、水会通过毛孔蒸发、呼吸及球液排出体外。

如果人体内这两种脱氢酶的含量都很大的话,酒精的代谢速度就很快,酒精会迅速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随后又被很快排出体外。相反,如果人体内这两种脱氢酶的含量不够大或者只有一种的话,酒精的代谢速度就会大大地减慢,酒精的麻醉作用会随着酒精浓度的积累越来越烈,人很快就会醉了。

喝酒是很多疾病的导火索!

1、心血管疾病

酒中的乙醇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作用,大量饮酒会使心率及心输出量增加,收缩压升高,皮肤血管扩张而内脏血管收缩,心肌耗氧量增加,心律失常,心排出量减少,附壁血栓形成,易导致心源性脑栓塞。乙醇还会增加血小板的聚集性,激活凝血过程,易诱发血栓形成,促发缺血性中风。长期饮酒还会使血液中的脂肪沉积在血管壁上,使管腔变窄,血压升高,给心脏带来威胁。

2、胃病

喝酒伤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喝酒后酒先在胃里储存,酒与胃十二指肠粘膜直接接触。酒精会复试胃粘膜,使胃粘膜变薄,当粘膜的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微血管内皮损伤、栓塞,组织缺血血氧坏死,从而引起胃黏膜糜烂或溃疡形成。实验及临床研究证实酒精(浓度20%)是引起胃黏膜损伤的重要原因。

3、肝病

酒精在体内产生乙醛,肝脏可将乙醛氧化为醋酸排出。但如果饮酒过度,超出肝脏的解毒能力,首先倒霉的便是肝脏,脂肪肝是最早出现的征兆,只需豪饮几天便可以形成,长时间积累就会导致“纤维化”,变成酒精性肝病,最终发展到不可逆的“肝硬化”。

酒精的死对头,能护肝能养胃

玉米肽所独有的特殊功能源于它特别的氨基酸分布,通过实验室的检测,发现玉米肽的氨基酸分布非常特别,它与大豆低聚肽中各种氨基酸分布均匀的特点不同,玉米肽中氨基酸的分布主要以丙氨酸、亮氨酸和谷氨酸3种氨基酸为主,这也就注定了玉米肽拥有特殊功能。

1、保护肝脏

玉米肽能促进肝脏的解毒功能,减少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对肝脏的损伤。实验证明玉米肽对四氯化碳、硫代乙酰胺、酒精等多种化学物质引起的肝损伤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另外,根据病理学检查显示,玉米肽更可明显减轻肝细胞脂肪的变性,明显改善肝组织损伤程度,因此玉米肽对肝脏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2、玉米肽独特的氨基酸构成,有利于促进酒精代谢

摄入体内的酒精经肠胃吸收后,主要在肝脏中代谢。丙氨酸、亮氨酸是与酒精代谢有关的关键氨基酸。丙氨酸能促进血液中酒精的分解作用,增强肝功能、保肝护肝的作用。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eshouwua.com/hswjl/5752.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何首乌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