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何首乌 > 何首乌胶囊 > 正文 > 正文

疫情发生后应方法葫芦苦荞茶的功效及作用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9/9 15:07:06
北京中科白瘕风刘云涛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888189.html

葫芦是葫芦科植物葫芦的干燥果皮。葫芦药性平和,味甘。归肺、脾、肾经。葫芦的化学成分包括戊聚糖、葡萄糖、木质素等。

正名:葫芦

英文名:Hulu

拉丁名:Lagenariasiceraria(Molina)Standl.var.depressa(Ser.)Hara

别称:抽葫芦、蒲芦、葫芦壳、壶芦

功效与作用

葫芦具有利水消肿、通淋、退黄的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葫芦具有抗肿瘤、抗菌、抗肝损伤的作用。

葫芦可以用于治疗面目浮肿、大腹水肿、小便不利、热淋、血淋、湿热黄疸等。

用药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如果您对葫芦过敏,那么禁止使用葫芦。

中寒者禁止服用葫芦。

如果您正在服用其他药物,请务必告知医生。

孕妇服用葫芦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哺乳期女性服用葫芦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

如何使用葫芦

葫芦可以煎汁内服,服用时要遵循医嘱,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煎汁内服时,葫芦的每日常规用量为15~30克。

服药期间我应该避免什么

生冷、油腻、腥膻、辛辣刺激的食物及茶类,可能会影响葫芦的药效,食用前请咨询医生。

如果葫芦出现变质迹象,请不要继续服用。

药物毒性与不良反应

目前,未见文献报道葫芦有毒性作用,也未发现资料显示按规定剂量服用葫芦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但如果长期服用葫芦,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我该如何选购葫芦

葫芦主要为栽培品,全国各地都有生产。

葫芦为瓢状,多碎成块片。外表面为黄棕色,内表面为黄白色或灰黄色,断面为黄白色。外表面比较光滑,内表面松软。葫芦的重量比较轻,质地比较硬,气味清淡,味也很淡。

好的葫芦松软、体轻。

存放于通风、干燥的地方,注意防虫蛀。

含葫芦的中成药有哪些

二十五味珊瑚丸:有通络、止痛、开窍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身体麻木、胸部疼痛、头痛、头昏目眩、癫痫、血压不调、神经性疼痛等。

葫芦和葫芦子功效一样吗

葫芦是葫芦科植物瓢葫芦的果皮,葫芦子是葫芦科植物葫芦或瓠瓜的种子。葫芦和葫芦子的功效不同。

葫芦具有利水消肿、退黄、利淋的功效,多用于治疗水肿、腹胀、黄疸、淋证等。

葫芦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多用于治疗肺炎、肠痈、牙痛等。

用药误区

误区:葫芦药性平和,所有人都可以服用

虽然葫芦的药性平和,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服用。脾胃虚寒者服用葫芦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应该禁止服用。因此,用药前应该咨询医生,或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以免损害健康。

其他注意事项

请记住:

使用中药时,需要中医进行辨证,合理应用。

用法用量以及疗程应遵医嘱。

不要随意使用中药偏方。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不应听信广告宣传运用中药。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更多的、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1.葫芦:一年生攀援草本。茎、枝具沟纹,被黏质长柔毛,老后渐脱落。叶柄纤细,长16~20厘米,被毛;叶片卵状心形或肾状卵形,长、宽10~35厘米,不分裂或3~5裂,具5~7掌状脉,先端锐尖,边缘有不规则的齿,基部心形。卷须纤细,初时有微柔毛,上部分2歧。雌雄同株,雌、雄花均单生。雄花:花梗细,比叶柄稍长,花梗、花萼、花冠均被微柔毛,花萼筒漏斗状,长约2厘米,裂片披针形,长5毫米,花冠白色,裂片皱被状,长3~4厘米,宽2~3厘米,先端微缺而顶端有小尖头,5脉;雄蕊3,花丝长3~4毫米,花药长8~10毫米,长圆形、药室折曲。雌花花梗比叶柄稍短或近等长;花萼和花冠似雄花;花萼筒长2~3毫米;子房中间缢缩,密生黏质长柔毛,花柱粗短,柱头3,膨大,2裂。果实初为绿色,后变白色至带黄色,成熟后果皮变木质。种子白色,倒卵形或三角形,先端截形或2齿裂,稀圆,长约20毫米。花期7~8月,果期8~9月。

  2.瓠瓜:本种与葫芦的主要区别在于瓠果扁球形,直径约30厘米。

  在全国各地有栽培。

  秋季采摘已成熟但外皮尚未木质化的果实,去皮用。

  外形大小变化较大,因不同变种和品种而异,有呈哑铃状,有的呈扁球形、棒状或杓状。

  性平,味甘、淡。归肺经、脾经、肾经。

  利水,消肿,通淋,散结。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水消肿药。

  煎汤内服,用量9~30克;或煅存性研末。主治水肿,腹水,黄疸,淋病,痈肿。

  抑制胰蛋白酶。

  本品主要含22-脱氧葫芦苦素D、22-脱氧异葫芦苦素D,以及蛋白质、氨基酸等成分。

  脾胃虚寒者禁服。

  ①治水肿:葫芦1个,赤小豆30克。水煎,每日服2次。(《吉林中草药》)

  ②治肾炎:葫芦1个,枸杞、党参、黄芪各9克。水煎,每日服2次。(《吉林中草药》)

  ③治脚气浮肿:葫芦30克,鲫鱼60~克。煮食。(《湖南药物志》)

  ④治高血压,烦热口渴,肝炎黄疸,尿路结石:鲜葫芦捣烂绞汁。以蜂蜜调服,每服半杯至1杯,每日2次。或煮水服亦可。(《食物中药与便方》)

苦荞即苦荞麦,学名鞑靼荞麦(鞑靼,读音dádá,是对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别名荞叶七、野兰荞、万年荞、菠麦、乌麦、花荞。比甜荞即荞麦的营养价值高出很多。特别是生物类黄酮的含量是荞麦的13.5倍。

它不属禾本科,而属蓼科,与人们所熟悉的“何首乌、大黄”等同属蓼科,是我国药食同源文化的典型体现。苦荞被誉为“五谷之王”,三降食品(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苦荞拥有独特、全面、丰富的营养成份,而且药用特性好,有人体所必须的多种营养成份。苦荞有通便排毒的功效,民间又称其为“净肠草”。苦荞还可以炒制后做成茶饮,每日饮用对三高患者有辅助治疗作用。

苦荞是自然界中甚少的药食两用作物,苦荞集七大营养素于一身,不是药,不是保健品,是能当饭吃的食品,因为其特殊的生长环境,本身苦荞就富含硒的,可以对人体起到自然补充硒的作用,有着卓越的营养保健价值和非凡的食疗功效。

据《本草纲目》记载,苦荞味苦,性平寒,能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炼五脏渣秽;在《千金要方》、《中药大辞典》及相关文献中对苦荞都有记载,可安神、活气血、降气宽肠、清热肿风痛、祛积化滞、清肠、润肠、通便、止咳、平喘、抗炎、抗过敏、强心、减肥、美容等功效。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苦荞

别名

苦荞麦

拉丁学名

Fagopyrumtataricum(L.)Gaertn

拼音

kǔqiáo

经过脱壳、晾晒、烘干等工艺制作而成的代用粮食茶,不是传统的茶叶茶。苦荞茶内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如:钙、磷、铁、镁、硒等氨基酸。据《本草纲目》记载“荞麦性味苦、平寒、有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降气宽肠健胃的作用”。长期饮用,可改善身体状况,降低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病率,能有效防治糖尿病,并且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是中老年人理想的保健食品。

起源

苦荞起源于我国西南部,人们出于粮用目的习惯地把它归于禾谷类、麦类,归小宗粮豆作物,实际上苦荞是食药兼用的食物源。全世界惟独在中国西南部的云贵川红土高原和北方黄土高原高海拔山岳地区广为种植,是种植区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粮种和饲料,也是当今及未来人们重要的健康食物源。

分布范围

我国学者依据全国综合区划和作物区划、荞麦种、品种和栽培特点以及当地耕作制度等将荞麦分为4个生态区:即北方春荞麦区、北方夏荞麦区、南方秋冬荞麦区 和西南高原春秋荞麦区。西南高原春秋荞麦区和北方春荞麦区是苦荞主产区。中国苦荞80%集中种植在云贵川高原、青藏高原、甘肃甘南、鄂湘武陵山区丘陵山地和秦巴山区南麓,属低纬度、高海拔、穿插以丘陵,一年一作多春播,在一年两作的盆地和平坝地区、盆地沟川或坡地多秋播,传统习惯多作为产地人民的主要食粮和饲料。

北方春荞麦区的苦荞种植地约占中国苦荞的20%,隶属于中国优质小杂粮产业带区域,东起内蒙古通辽、赤峰,沿长城内外的河北张家口坝上、山西大同、陕西榆林、宁夏盐池、固原、甘肃定西等高纬度、高海拔、缓坡丘陵、穿插山峁地带,多一年一作,春播。近年来该生产区苦荞产业日渐发展,为保证安全、合格的苦荞原料,企业自主创建苦荞基地,发展快速。

产值

我国是荞麦种植和出口大国。年的不完全统计,荞麦种植面积为73万公顷,苦荞种植面积为33万公顷,主要分布在云南(8万公顷)、四川(5.2万公顷)、贵州(4.6万公顷)、陕西(1、6万公顷)、山西(0.33万公顷)、重庆(0.3万公顷)各省市,产量约为50万吨。苦荞的种植效益,随着国家“三农”政策的落实,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在增加,但不同种植区的种植效益有差别。

在西南高原春秋荞麦区,因参加商品流通的苦荞不及总量的20%,大量苦荞处于自产自销的原粮“自我消化”过程,扣除流通商贩中间获利,种植苦荞的农民得益不多,种植劲头不大。北方春荞麦区种植的苦荞多作为食品原料加工,与企业签有种植合同,产品直接交付公司,减少中间环节,其种植效益比同类作物要高出许多,农民愿意种植。

估计中国国内参与流通的苦荞大约有8万~10万吨,或言10万吨左右。苦荞的出口,中国海关无单独立项。有关调查显示,历年出口日、韩等国约1万吨,其中日本太阳会社每年从中国四川进口吨苦荞原粮,余者从山西、云南进口制成品,如面粉、冷面、苦荞茶等,也有原粮。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70厘米,分枝,绿色或微逞紫色,有细纵棱,一侧具乳头状突起,叶宽三角形,长2~7厘米,两面沿叶脉具乳头状突起,下部叶具长叶柄,上部叶较小具短柄;托叶鞘偏斜,膜质,黄褐色,长约5毫米。花序总状,顶生或腋生,花排列稀疏;苞片卵形,长2~3毫米,每苞内具2~4花,花梗中部具关节;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红色,花被片椭圆形,长约2毫米;雄蕊8,比花被短;花柱3短,柱头头状。瘦果长卵形,长5~6毫米,具3棱及3条纵沟,上部棱角锐利,下部圆钝有时具波状齿,黑褐色,无光泽,比宿存花被长。花期6~9月,果期8~10月。

生长环境

苦荞性喜阴湿冷凉,多种植于高山地域,垂直分布为海拔0~m。

栽培技术

播种前的准备

(1)整地

苦荞对土壤的适应性比较强,但适宜在有机质丰富,结构良好,养分充足,保水力强,通气性良好,酸度为pH6~7的土壤上生长。荞麦根系弱,子叶大,顶土能力差,适宜的土壤及正确的耕作对苦荞的发芽出苗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苦养整地,应于前茬作物收获后进行深耕。通过深耕增加熟土层,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蓄水保墒和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减轻病、虫对苦养的危害。

(2)播种

①种子处理。种子处理是苦养栽培中的重要技术措施,有利于提高苦养种子质量、保证全苗壮苗。苦荞种子处理主要有晒种、选种、浸种和拌种几种方法。

A.晒种宜选择播种前7~10天的晴朗天气,烙莱砉秭子菠菹抑搬存向阳千熳的龇而或席早卜,存10时至16时连续晒2~3天。

B.选种的目的是剔出空粒、秕粒、破粒、草籽和杂质,选用大而饱满一致的种子,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其方法有风选、水选、筛选、机选和粒选等。

C.温水浸种也有提高种子发芽力的作用。用35℃温水浸15分钟效果良好。

D.播种前用0.1%~0.5%的硼酸溶液或5%~10%的草木灰浸出液浸种,或药剂拌种能获得良好的增产效果。

②播种期。苦养性喜冷凉稍湿润的气候,苗期宜在温暖气候中生长,而开花结实期宜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凉爽天气中进行,生育期间高温干燥天气均不利于荞麦生长发育。由于各地的气候特点和种植制度不同,因此,各地播种期不能要求一致,其原则是:

A在终霜期前后4~5天,即冷尾暖头播种,早霜到来之前收获,

B开花结实期,处于当地阴雨天较多,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以内,温度在18℃~22℃的阶段,有利于养麦的开花结实。养麦的播种方只要有条播,点播和撒播三种。

③合理密植。构成苦荞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单位面积株数、株粒数和千粒重。只有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使单位面积株数、株粒数和千粒重协调发展,才能保证理想的产量。合理密植是实现苦养合理群体结构的基础。苦荞留苗密度的适宜范围,应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土壤肥力、品种特点和栽培技术水平来确定。在中等肥力的土壤下,每亩留苗密度以12万株为宜。据有关试验,苦养每亩留苗在6万~12万株密度范围内,增加密度,光合强度逐渐减弱,有效分枝和千粒重下降,但光合物质向籽粒的分配比值增大,单株粒数和粒重增加,进而增加产量,留苗密度每亩超过12.7万株时,则由于经济性状变差而使产量大大下降。一般苦养每0.5公斤种子出苗1.5万株左右。因此,苦荞每亩播种量控制在4公斤~7公斤为宜。

田间管理

(1)施肥技术。苦养生育期短,生长迅速,因此施肥应掌握以基肥为主,种肥为辅,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看苗追肥,增施磷、钾肥的原则。

①重施基肥:基肥是荞麦的主要营养来源,一般应占总施肥量的50%~60%左右。苦荞多种植在高寒山区和旱薄地上,有机肥一般满足不了苦养基肥的需要。若结合一些无机肥作基肥,对提高苦荞产量大有好处。通常是农家肥配用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磷酸二铵、硝铵和尿素等,在播种前深耕时施入。

②适施种肥。种肥的施用能满足苦养生长初期对养分的需要,对促进苦养根系发育、提高产量有重要作用。一般每亩用尿素5公斤,过磷酸钙15公斤作种肥。用尿素作种肥时不能与种子接触,以免烧苗。

③看苗追肥。通过适期追肥,弥补苦荞基肥和种肥的不足,满足苦养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追肥一般宜用尿素等速效化肥,用量一般以每亩用尿素5公斤为宜。氮肥不宜施得过多、过晚,以避免延迟开花结实造成后期倒伏。

④增施磷、钾肥。苦养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磷、钾元素较多,施磷、钾肥可使植株生长健壮,促进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和转运,使籽粒饱满。磷、钾肥既可作基肥,也可作种肥或根外追肥。

(2)中耕除草。中耕在苦养第一片真叶出现后进行。中耕除草次数和时间根据地区、土壤、苗情及杂草多少而定。一般春荞2~3次,夏、秋荞1~2次。春、秋荞麦区气温低,湿度大,田间杂草多,中耕一方面可提高土壤温度,另一方面是铲除田间杂草和疏苗。一般在苗高7厘米~10厘米时进行第一次中耕,结合间菌,疏去较密的细弱幼苗。第二次中耕除草可结合培土,促进植株不定根的充分发育。

病虫害防治

苦荞的常见病害有轮纹病、褐斑病、霜霉病、立枯病等。

发展概况

我国栽培苦荞麦已有多年的历史,分布广泛,苦荞麦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

中国西南地区的云、贵、川、藏是荞麦的起源中心。荞麦在中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分布非常广泛,全国各地都有种植。从平原到山区,亚热带到温带寒冷地区都有荞麦的踪迹,特别是山区、高寒冷凉地区,不能种植水稻、小麦等高产作物的地区更是荞麦的高产区。

荞麦的栽培种有两个,一个是苦荞(tartarybuckwheat),另一个是普通荞(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eshouwua.com/hswjl/59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何首乌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