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何首乌 > 何首乌胶囊 > 正文 > 正文

中药质量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1/18 20:08:35

摘要: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是中药质量控制研究的新方向之一。Q-marker既可以是质量化学标志物(Q-chemomarker),也可以是质量生物标志物(Q-biomarker)。研究建立良好的Q-biomarker,可以提高中药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与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联度,同时兼顾质量控制的可操作性。当前,我国和美国药品管理部门已将生物评价方法作为中药和植物药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相关企业和研究者也正在积极探索和发展中药质量生物评价方法。在此背景下,从Q-biomarker的角度,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中药质量生物评价的方法和指标,并对相关研究实例进行综述和解析,以期为促进中药Q-marker理论和方法体系的丰富与发展,解决中药质量评控研究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参考。

中药质量研究和应用关系到中医药科学和产业的发展,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marker,Q-marker)[1]新概念的提出为中药质量研究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从广义上来看,Q-marker既包括中药质量化学标志物(Q-chemomarker),也包括中药质量生物标志物(Q-biomarker)。由于中药成分组成的复杂性,相当多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尚未得到充分阐明,以个别指标性化学成分控制中药质量的模式还存在与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关联不紧密等问题。而生物活性检测方法与中药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关联性较为紧密,且可以反映中药整体的活性和质量。因此,研究建立良好的Q-biomarker,可以提高中药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与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联度,同时兼顾质量控制的可操作性。

当前,我国和美国药品管理部门已将生物评价方法作为中药和植物药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如《中国药典》年版发布了《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指导原则》[2];美国FDA发布的《植物药研发行业指南》也明确指出生物评价是植物药在美国新药注册评审的重要内容[3];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在组织研制和起草《中药质量生物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相关企业和研究者也正在积极探索和发展中药质量生物评价方法,如正在申报美国FDA植物药新药的10余种中成药,建立质量生物评价方法是《植物药研发行业指南》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中药质量生物评价发展趋势的背景下,本文从Q-biomarker的角度,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中药质量生物评价的方法和指标,并对相关研究实例进行综述和解析,以期为促进中药Q-marker理论和方法体系的丰富与发展,解决中药质量评控研究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参考。

1中药Q-marker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生物标志物(biomarker)是一种反映生物体生理、病理过程或治疗药物对生物体系干预效果的指标,既可反映药效也可反映毒性,涉及到细胞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生化代谢过程的变化、生理活动的异常表现以及个体、群体或整个生态系统的异常变化等。从生物标志物的基本概念可知其涵盖的范围广泛,而且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更多可检测到的特异性结果亦可作为反映药物活性或毒性的指标进行研究和应用。目前生物标志物已被用于药物的药效学等方面的评价[4]。

用于中药质量控制的生物标志物是能够反映中药质量的单个生物标志物或其集合,是能够关联中药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和一致性的关键质量信息。从定义来看,Q-marker既可以是单一的指标,也可以是多个指标的综合。因此,Q-biomarker的评价方法既包括生物活性值、生物效价(biopotency)、生物毒价(toxicpotency)这样的单一的生物指标,也可以是效应成分指数(effect-constituentindex,ECI)、生物效应表达谱(biologicalfingerprint)等包括多个或一系列生物指标的综合指标。生物效价可以较好地反映中药产品的整体活性或功效,适用于化学物质基础不清楚,常规理化方法难以评价其质量的中药产品。生物毒价则直接反映中药产品的毒性,可用于中药的安全性评价。ECI是基于有效成分和生物效价检测共同加权的评控指标,具有既能关联中药功效,又具备快速、准确、简便可行的特点,主要针对药效作用比较明确、活性成分相对清楚的中药来开展[5]。生物效应表达谱具有指纹性或特征性,不仅可以评价中药质量优劣,也可以用于中药质量真伪鉴别或质量波动监测[6]。

2中药Q-biomarker的评价方法与适用范围

Q-biomarker用于中药质量控制不应局限于单一指标或个别指标,应建立多层次、多指标的整合评价体系。按照评价目的该体系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关联功效或毒性的生物活性检测(包括效价、生物活性限值和毒价测定等),主要用于中药质量的优劣、毒性大小等的评价,属于定量或半定量检测的范畴;二是基于遗传信息的中药基原DNA分子鉴定,如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DNA条形码等,主要用于中药基原鉴定,属于定性鉴别的范畴。近年来,又发展了生物效应表达谱检测,包括热活性指纹图谱(thermalactivityfingerprint)、细胞指纹图谱(cellfingerprint)、生物自显影薄层色谱(bioautographyTLC)、高内涵分析(highcontentanalysis)、生物芯片(biochip)等,既能够定性鉴别、又能定量评价。还应包括ECI以及效应当量(efficacyequivalent,EE)、道地指数(Daodiindex,DDI)等[6-7]。中药Q-biomarker的评价方法与适用范围见表1。

3中药Q-biomarker的应用情况

在中药整合质量观指导下,对于中药Q-biomarker评价方法的建立,研究较为深入的有生物效价、生物毒价、ECI、生物效应响应谱等系列方法[6-7]。

3.1生物效价

生物效价不用过分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eshouwua.com/hswjl/6703.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何首乌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